2023年6月21日中午,社会科学部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咖啡厅举办“数字与人文领域专项支持计划”之“节气沙龙”夏至篇活动。本次活动是“节气沙龙”系列活动的第12期,由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洪谋、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阴劼共同作“城市科学与城市系统的不变性:一个关于深圳人口迁入的例子”主题报告。
沙龙邀请了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瑜,城市与环境学院刘涛,电子学院吴建军,工学院谢广明,政府管理学院孙铁山、刘伦,人口研究所庞丽华、王振杰,深圳研究生院张浩然,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许立言,经济学院莫家伟等嘉宾及60余位师生参加本次沙龙活动。活动由政府管理学院沈体雁主持。
张洪谋提出,城市研究是文理交叉、多学科互动的领域。与传统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同,社会物理学范式为城市中的人类活动提出了创新性的解释,让我们得以发现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学科之间,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科之间共同存在的普适性规律。深圳作为一个在宏观政策引领下成长的典型城市,其人口迁移现象与经典人口迁移模型有所出入。本研究收集筛选了大量数据,通过模型拟合、推导与演绎,探究经典城际人口迁移模型在强政策干预下是否具有普适性,以及政策扰动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人口迁移规律,并量化其变化过程。同时,该研究也修正和发展了城市人口迁移模型的一般形式。张洪谋指出,城市研究与物理学存在共通之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话可能成为城市科学未来探索的一个方向。
张洪谋作主题报告
阴劼线上分享了他在研究过程中的五点体会:第一,大数据虽然很大,但数据从获取到利用要经过清洗、脱敏等环节,所反映的信息可能很薄;第二,大数据的处理过程经常是耗时耗体力的工作,快不起来;第三,数据分析结果出现异常值时,要反复校核,在大胆假设之前要不断自我批判;第四,虽然数字时代的研究方法出新和迭代很快,回顾学科的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依然重要;第五,在学生培养上,要耐心引导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敢于试错的精神。
阴劼作在线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跨学科的交流讨论。刘瑜从普适性和特定性交叉的视角以及对人复杂行为动机的探讨肯定了这项研究的难度和价值。针对具体研究,他提出两个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点:一是政策引力问题,城市的行政、旅游、政治等非经济因素都会带来引力;二是心理距离问题,即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边界效应,导致省内和省外的作用机制不同。刘涛继续就普适性和特定性的角度延伸到理论和案例观察之间的互动。他指出,案例观察一定是个体性、地方性的,因此从案例观察中抽绎出的理论被迁移到另一个案例时一定存在一些不适用,而如果能找出其规律并作出解释,那么一定是难得的理论发展。他还提出模型的对称性和行为决策的不对称性之间的矛盾,这也体现了具体行为分析的复杂性。
沈体雁主持沙龙
专家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城市研究的理解,为该报告的改进提供建议。谢广明提出在城市建设时可以考虑模仿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来寻找灵感,并强调了研究过程中激情、兴趣的重要作用。莫家伟从现实角度出发,提出深圳的网络与其他城市有较大差异,方言、同乡关系等社会网络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之一。庞丽华提出,人口迁移牵涉空间、行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角度,作用机制复杂。而从人口学的角度,户籍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能对后期迁移的规模、距离等都有一定影响,在做研究时可以将户籍因素纳入考量。同时,她引入经济学理论对模型的对称性和行为决策的不对称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些参考,还提供了一些获取其他城市微观数据的渠道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支撑。
与会师生们积极针对报告内容展开交流提问。吴建军基于自身城市研究经验,针对城市研究的数据选择问题进行询问。哲学系朱效民认为,社会科学追求的并非解释的统一性而是多样性,希望就该研究中普遍性议题不能解释的方面进行探讨。阴劼补充说明了京广铁路、京九铁路等交通大动脉对来深人口迁出地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
与会师生交流讨论
在本次沙龙中,与会师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针对城市研究的文理交叉展开充分的沟通对话,并对未来的跨学科合作展示出期许和展望。社会科学部作为联系人文社科和理工学科的桥梁,将为更多探索文理交叉可能性的项目打造展示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专题链接:“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
延伸视频:
惊蛰篇数字资源: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北京大学 (pku.edu.cn)
春分篇数字资源: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北京大学 (pku.edu.cn)
清明篇数字资源: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北京大学 (pku.edu.cn)
谷雨篇数字资源: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北京大学 (pku.edu.cn)
立夏篇数字资源: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北京大学 (pku.edu.cn)
小满篇数字资源: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北京大学 (pku.edu.cn)
芒种篇数字资源: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北京大学 (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