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与合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与合作 -> 正文

2025新质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发布会在北大经济学院举行

发布日期:2025-04-23     点击量:

2025年4月19日,2025新质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发布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和智联招聘承办。与会嘉宾围绕“才聚新质智汇未来”主题,探索新质人才培育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路径。论坛发布了《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

发布会现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济南市副市长谢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辉出席开幕会并致辞。中国侨联组织人事部原副部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李燨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培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朱彦鹏,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色云峰,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玉跃,广州市国资委党委委员、总经济师郭黎,扬州市人社局党委委员、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斌,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孙雪凌,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等政府机关、高校院所、企业等领域的领导和嘉宾共计200余人参会。开幕会由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院长许云霄主持。

张辉作为主办方代表致欢迎辞,并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他从生产力的基本概念切入,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本质,并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实践路径及重要原则。

孙达在致辞中就新质人才队伍建设发表观点。他指出,本次发布的“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是目前国内最全面、系统的衡量中国城市人才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必将为新质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谢堃在致辞中分享了济南市在招才引才方面的积极举措。他谈道,济南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确立“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的核心理念,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构建涵盖政策引导、平台支撑、服务保障等在内的“五个一”工作体系,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才俊,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和持续动力。

image2.jpeg

张辉、孙达、谢堃致辞(从左至右)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建忠围绕“区域人才培育和聚集”展开分享。他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人才链引领作用。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人才学专委会理事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钟祖荣以“教育科技人才的协调:理论、历史、实践逻辑”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均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改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国权深入探讨了领导人才的时空智慧。他表示,当今复杂环境下,领导者需从时间和空间双视角决策。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原书记唐鑛教授作题为“以‘十五五’人才战略规划为抓手赋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主旨演讲。他阐述了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人力资源效能,包括确立长期价值主义、创新培养模式等方面。

许云霄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肩负的重要使命及研究院在人才生态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她表示,研究院即将发布的“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为衡量城市在新质人才吸引、培养、发展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image3.jpeg

李建忠、钟祖荣、陈国权、唐鑛、许云霄发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发布环节由天津大学组织与战略管理系主任、英才教授潘静洲主持。许云霄和李强共同发布了《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

报告发布环节

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嵇月婷对报告进行详细解读。该报告基于科学评价体系和人力资源平台大数据,对全国296个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价。报告显示,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差异明显。从综合排名上看,北京位居榜首,上海和深圳紧随其后。

朱彦鹏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报告集结了智联招聘大数据和各项权威统计资料,采用科学严谨的计算方法,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的情况。

在企业新质人才建设经验分享环节,元境生生(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分享了企业在新质人才建设方面的探索与经验,展示了新质人才建设在企业中激发的创新活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作总结发言。他指出,面对新目标和新任务,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image5.jpeg

嵇月婷、朱彦鹏、元境生生(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张亚光发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此次论坛的举行,为各方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发布的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为各级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提供了决策参考。未来,各方将继续围绕新质人才发展展开深入研究与实践,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部

  • 官网

  • 微博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