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与合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与合作 -> 正文

庆祝《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暨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世界重点国家的安全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发布日期:2025-04-16     点击量:

2025年4月13日,庆祝《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暨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世界重点国家的安全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主持开幕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课题首席专家唐士其教授致开幕辞,他强调了该课题的重要目标是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立足于中国的实际需要,结合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智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理论。

会议现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副教授、国家安全学系副主任祁昊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刘璐代表课题组分别进行开题汇报。祁昊天结合课题申报书相关内容,从选题依据与既有研究、研究内容与思路、预期研究目标、重点问题与创新点、任务分工与进度安排五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刘璐围绕国家安全法治主题,重点从我国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建立和完善、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中的五对关系进行了汇报。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国家安全学系主任于铁军教授主持校外专家评议环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原书记、原校长程琳指出,既有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在理论体系、教材编写等领域亟待进一步完善,期待该课题研究成果能高精度地凝练出跨国别的国家安全的学科建设共性,更好地做到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战略智慧。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防大学教授唐永胜少将指出,应特别关注研究对象选择、战略目标选择等内容,并从中总结国家安全的能力与使用路径。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教授认为,交叉学科视角对国家安全学的“交叉性”提出更高要求,课题应该加强科技安全议题,使其同时兼具北京大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优势。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交叉学科平台首席专家黄大慧教授指出,要深入分析课题拟调研国家的安全研究共性,处理好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吴志成教授,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申世飞教授,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陈向阳研究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李丽华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罗英杰教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主编张焱宇研究员,外交学院国家安全学院院长郭延军教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张建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北京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主任谢新水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须隆教授分别从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出发,对课题的下一步开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合影

于铁军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召开适逢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这既是北京大学国家安全研究团队庆祝新版《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实走深的具体行动,也旨在汲取与会专家的宝贵意见,为高质量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开放条件下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贡献北大力量创造条件。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系庞珣教授、节大磊副教授、徐沁仪助理教授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庄俊举副编审等。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部

  • 官网

  • 微博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