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

“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2023霜降篇)举行

发布日期:2023-10-27     点击量:

2023年10月25日中午,社会科学部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咖啡厅举办“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霜降篇活动。本次活动是“节气沙龙”系列活动的第十七期,主题是“问题与数据的共轭:基于‘科学探索奖’的中国青年科学家群体研究”,由科学研究部联合主办。沙龙由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主任张藜教授、讲师曹琪主讲,主要邀请北大部分“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和管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方面专家学者,以及社科部、科研部、人事部、医学部人事处等相关部门参与本次活动。

张藜主持沙龙活动

张藜首先介绍了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在数字人文方面的诸多工作,并提出数据驱动与问题驱动两种模式在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科学探索奖是国内目前具有代表性的、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项目。该奖项由科学共同体主导评选全过程,面向多学科、宽领域开展科研奖励工作。张藜团队在对该奖项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履历分析法将获奖人群与通行学术指标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从而区分样本的固有特征与普遍特征。

曹琪作主题报告

曹琪具体介绍了该项目的创新点、研究方法及相关思考。以往对科学家群体的研究,多采用传统社会学方法,借助访谈、档案等材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如家庭背景、学术履历等非科学性因素对成为杰出科研工作者的实际影响,新近研究则逐渐转向重视定量方法的“数据驱动”。该项目则试图将问题和数据相结合,通过建立完备的数据体系和更多样的分析模型,提取数据网络框架的特征,并结合访谈、口述等资料,尝试分解不同因素对青年科学家培养发展的影响类型、路径和程度差异,将数字人文更好地与科学社会学相结合,同时探索数字工具深入诠释当代青年科技人才群体呈现出的相关统计学特征和数据的可读性。

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嘉宾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在促进数据方法和社会学路径融合上的探索与尝试,并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分享了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罗敏表示,通过数据方法开展对青年科学家的研究,能够对人文社科相关领域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同时也简要介绍了以抗战文献平台为代表的历史学相关数据库的发展情况。

参会嘉宾交流讨论

“科学探索奖”2019年度获得者、未来技术学院刘颖认为,对“科学探索奖”获得者研究的要素选取和考量需谨慎,兼顾学科属性和实际培养情况的差异;2021年度获奖者、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唐铭认为,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科研工作者的评价体系差异化问题,是该项目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的方向之一;2023年度获奖者、电子学院程翔关注项目的具体操作,建议扩大样本来源以增强说服力。另外,部分关注前沿领域研究及类似“冷门绝学”等小众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如何被纳入研究体系也可在未来继续挖掘。

参会嘉宾交流讨论

政府管理学院顾超、光华管理学院董浩、科研部王玮超等与会老师也分别就如何在研究中寻找规律性认知和多样性视角间的平衡点、如何突出对科学探索奖的研究创新点等值得进一步细化和探究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藜、曹琪就以上问题逐一进行了回应,并表示,目前的研究是为未来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索打下坚实和良好的基础,项目组会进一步和项目方、评委会及其他相关方面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完善本研究的实施方案和详细进度,同时十分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加入。

在本次沙龙中,与会师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探讨数据方法与传统人文研究方法相互借鉴的路径与实践问题。社会科学部作为联系人文社科和理工学科的桥梁,将继续组织“节气沙龙”系列活动,为更多探索文理交叉可能性的项目打造展示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专题链接:“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

延伸视频:霜降篇数字资源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部

  • 官网

  • 微博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