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与合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与合作 -> 正文

“中国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的历史性、时代性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发布日期:2025-05-13     点击量:

2025年5月10日,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体系及创新发展研究”主办的“观念与方法:中国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的历史性、时代性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法研究院举行开幕式,并于燕南园51号院、56号院设立戏剧与影视评论两场分论坛。

开幕式由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主持。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章永乐、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副院长李道新出席研讨会并致辞,顾春芳作阶段性成果汇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博物馆等全国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围绕中国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历史演变与时代转型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章永乐致辞

李道新致辞

章永乐在致辞中指出,自2023年顾春芳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启动以来,通过持续深化文献整理与理论创新,已构建起跨学科、跨媒介的学术研究生态。此次研讨会以“观念与方法”为主题,聚焦历史性、时代性与现代性三重维度,立足中国戏剧与影视评论的深厚传统,探索与时代语境紧密结合的理论路径。他希望与会专家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凝聚共识、激发思想,为推动项目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注入新的学术动力。

李道新在致辞中总结了艺术学院近年学术成就: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累计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9项、教育部项目3项,出版专著逾百部,在国内外艺术学科研究中形成了重要学术高地。他强调,本次会议聚焦的“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体系”的初创性发展、“观念与方法”的系统构建及“历史性、时代性与现代性”三维度议题,都精准回应了当前艺术学科发展面临的范式转型、理论创新与话语重构等核心命题。

顾春芳作汇报

顾春芳系统汇报了项目2024年阶段性成果。课题组聚焦历史演变、理论建构与媒介实践等核心议题,通过文献整理、个案研究及国际交流取得初步成效。顾春芳强调,构建中国特色的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体系不仅是学术责任,更是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环节。课题组将继续坚持理论与现实并重、学术原创与公共传播并行,致力于将课题项目打造为标杆型研究平台。

大会发言环节由中国电影博物馆教授刘军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朱恒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磊磊等围绕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体系的历史建构、当代表达与批评实践展开深入研讨。

当日下午,研讨会分设戏剧与影视两场平行论坛。戏剧评论话语论坛发言内容涵盖表演理论、自媒体剧评、本体论研究等多个方向。影视评论话语论坛则聚焦评论话语在媒介融合、新技术发展与受众变迁背景下的演化逻辑,讨论议题涉及电影批评使命、“Z世代”评论语言特征、弹幕文化及人工智能对评论生态的重塑等。两场论坛主题明确、观点交锋,展现出戏剧与影视评论在面对新语境、新媒介、新问题时的回应能力与理论张力。

大会合影留念

此次论坛集中展现了中国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体系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自觉与问题意识。全国专家学者围绕“历史性、时代性与现代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评论话语的历史脉络、形态演变、传播机制与理论价值,积极回应数字媒介、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对评论生态的重塑。本次研讨会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研究实现了历史性对话、完成了系统性建构,并彰显出鲜明的实践性品格,为构建富有中国特色与当代价值的艺术评论话语体系注入了可持续的动能和智慧。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部

  • 官网

  • 微博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