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既建立在古代天文、物候基础之上,又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正契合了“数字与人文领域专项支持计划”注重学科交叉、引领时代变革的宗旨。“节气沙龙”的主旨是充分支持数智化环境下人文社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的创新性研究,建立大跨度的学术网络,为后续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展空间。
本次沙龙受场地限制开放部分名额,欢迎感兴趣的师生报名参加。
时间:2023年12月22日(星期五)12:00
地点:报名成功后由短信通知
主办方: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
主讲人:
赖华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法博士和政治学硕士。主要运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交叉学科方法从事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组织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谈判的理论创新和政策支持工具研究”,代表性作品包括《“舍弃”与“再发现”:国际关系研究的国际法传统》、 The Unfulfilled Promises of a Data-Driven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
主题:多元化还是“小圈子”?——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程序专家遴选机制的数据分析
摘要:
在国际组织研究领域,“人”的视角是打开国际组织决策“黑箱”的关键钥匙。本研究回归国际组织专家群体本身,运用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和计量方法探究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程序专家遴选机制的实践与标准。特别程序是联合国体系下核心人权监督机制,经遴选程序选拔出的人权专家享有较强的自主性,不仅塑造了国际社会对国别和专题人权状况的认知,也部分主导了国际人权法与规范的解释,因此,“谁当选”和“如何选拔”是颇具争议的关键问题。
主讲人及其合作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包含两千六百余位参选者十万余条信息在内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程序专家参选人”数据库,在年龄、性别、国籍、地区、职业经历、教育背景、语言能力等方面发掘出选拔机制的整体特征和发展趋势,借助数据科学方法还原联合国人权专家的选拔过程,为国际组织“知识共同体”理论补充实证数据,为国际组织研究提供新的交叉学科路径。同时,这一研究对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多元化和代表性问题以及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报名请点击链接:https://www.wjx.cn/vm/OghdwTo.aspx#
或扫下方二维码(本次活动提供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