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晚,北京大学“临湖智库国际讲坛”第十一期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C105举行。希腊外交部前部长、色雷斯德谟克利特大学公共法学教授、国际宪法学协会副主席乔治·卡特鲁加洛斯(George Katrougalos)以“多极世界中的多边主义”为题作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智库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栋主持。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法学院长聘副教授章永乐,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丁斗,国际关系学院长聘副教授陈绍锋,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赖华夏以及十多名北大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

乔治·卡特鲁加洛斯演讲
卡特鲁加洛斯指出,当前国际秩序仍受殖民主义遗产影响,存在显著的结构性不平等。他表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发达国家掌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主要投票权,美国凭借规则拥有实际否决权,而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较弱,且面临债务负担重、发展援助未达标的困境。同时,发达国家在贸易领域存在双重标准,在弱势产业设置壁垒,加剧全球经济失衡;气候不公与数字鸿沟问题也较为突出,全球南方在气候应对和数字资源获取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虽然南北之间仍存在差距,但卡特鲁加洛斯认为美国霸权正逐步衰退,多极国际秩序成为趋势。他表示,美国试图通过单边主义政策维护自身地位,如退出多边机制、使用关税武器,但当前高度互联的全球经济已不同于美苏冷战时期,关税难以让美国长期受益,且欧洲对美国政策的态度变化,也体现出美国实力的相对减弱。对于多极世界的未来,他强调不会重回两极格局,中国推行的四大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主张合作共赢发展,无意成为霸权国家,而各国“多元外交”的实践,也印证了多极趋势的发展。

交流环节
在研讨环节中,参会嘉宾围绕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当前多极世界格局、希腊在全球南北方中的定位以及温和司法手段能否有效解决国际争端等多个议题展开讨论。

嘉宾合影

卡特鲁加洛斯与北大师生合影
此次“临湖智库国际讲坛”为理解多极世界中的多边主义提供了深度视角,卡特鲁加洛斯的观点揭示了当前全球治理的核心矛盾与转型方向:在多极趋势不可逆转的当下,唯有坚持多边合作,才能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本活动为北京大学“临湖智库国际讲坛”第十一期,由社会科学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办,人事部、国际合作部、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协办,旨在打造临湖智库系列品牌活动,推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提升咨政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智库研究氛围。
主讲人简介:
乔治·卡特鲁加洛斯是(希腊)色雷斯德谟克利特大学的公共法学教授,同时担任国际宪法协会副主席。他曾担任希腊外交部长(2019年),并担任过多个重要希腊政府职务,包括劳工和社会团结部长(2015—2016年)、欧洲事务部长(2016—2018年)和行政改革部长(2015年)。他曾是欧洲议会议员(2014—2015年),并在2015年至2023年期间在希腊议会任职。在欧洲议会联盟(PACE)中,他担任统一左翼议会党团主席(2021—2023年)与中东和阿拉伯世界小组委员会主席(2020—2022年)。
卡特鲁加洛斯在比较宪法学、全球化和社会权利方面发表了大量著作。他曾作为客座教授或受邀演讲者在众多机构发表演讲,其中包括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洪堡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都柏林大学学院、蒂尔堡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以及新德里法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