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经济学院专家学者近期参加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并展示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16-09-09     点击量:

近日,经济学院的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

2016年7月31日-8月3日,由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APRIA)主办、西南财经大学承办的2016年APRIA年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经济学院陈凯副教授、博士后完颜瑞云、博士生秦云和刘子宁、硕士生申思参加了会议。在学术分论坛上,完颜瑞云发表论文《中国保险公司财务稳定性实证研究》(An Empirical Study on China’s Insurers Financial Stability)(合作者:锁凌燕);秦云发表论文《个人财富低年金化的行为经济学研究》(The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Annuity Puzzle in China)(合作者:完颜瑞云);刘子宁发表论文《人们的退休收入足够准备养老吗?一个来自转轨经济的案例》(Are People Economically Prepared for Retirement? A Case from the Transition Economy)(合作者:郑伟、贾若);申思发表论文《补充年金税收成本的测量——以中国为例》(The Measurement of Tax Expenditures of Supplementary Private Pensions: Take China as an Example)(合作者:陈广)。

刘子宁和秦云还于2016年7月27-30日在西安参加了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中心、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主办,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刘子宁在学术分论坛发表了论文。

8月7-10日,由美国风险与保险学会(ARIA)主办的2016年ARIA年会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在“退休决策”(Retirement Decisions)学术分论坛发表论文《中国人在经济上做好退休准备了吗?一个来自转型经济体的案例》(Are People Economically Prepared for Retirement? A Case from the Transition Economy)(合作者:刘子宁、贾若),并在“收入及储蓄决策”(Income and Savings Decisions)学术分论坛作学术点评。

8月24日至27日,首届世界商业史大会暨欧洲商业史学会第20次年会在挪威卑尔根市举行。经济学院张亚光副教授应邀参会并在“资本市场与商业发展”分论坛以“近代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来自清末上海股票市场的证据”(Research on the Stock Market Efficiency in Modern China: Evidence from Shanghai Stock Marke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为题作学术报告(合作者:王禹石)。与会者对该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就相关的研究方法、文献和数据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由欧洲商业史学会(EBHA)、卑尔根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世界商业史和经济史领域的众多顶尖学者出席并发表演讲。张亚光还受大会组委会主席哈姆·施洛特(Harm G. Schroter)教授邀请访问了卑尔根大学并就中国学者与欧洲商业史学会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9月1日至3日,中国留英留欧经济学会(CEA Europe/UK)2016年会暨第二届“一带一路”与中欧合作国际论坛在德国杜伊斯堡市举行。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秦雪征副教授应邀参会并在“公共经济学”分论坛作学术演讲。秦雪征的学术报告题目为“竞争鼓励政策能够有效促进中国的公立医院改革吗?”(Is the Pro-Competition Policy 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China’s Public Hospital Reform?)。他向参会者介绍了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和发展瓶颈,并分析了鼓励竞争的政策将在哪些方面对公立医院的运行绩效产生影响。与会者对该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并就相关的研究方法、文献和政策引申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由欧洲及英国中国经济学协会(CEA Europe/UK)、鲁尔都市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 Metropolis Ruhr)、IN-EAST高等研究院(IN-EAST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等多个学术团体和机构联合主办,承办方为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来自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东京大学等机构的130余名各国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林毅夫、白重恩、Fabrizio Zilibotti、Guido Tabellini、Susan Shirk等国际知名学者。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由亚洲历史经济学学会(Asian Historical Economics Society)举办的第五届亚洲历史经济学会议(Fifth Asian Historical Economics Conference)于9月2-3日在韩国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召开。经济学院管汉晖副教授、郝煜助理教授和2015届本科毕业生赵宇恒参会并作学术报告。 亚洲历史经济学学会于2008年成立并召开首届年会,旨在促进亚洲地区的经济史研究与合作,学会总部设在日本,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2010年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曾参与筹办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年会。本次会议共报告学术论文60多篇,来自欧、亚、美洲各国的学者共90多人参加,其中20多篇论文与中国有关。

管汉晖在会议上报告了论文《货币的非国家化:汉代中国的经历(前175-前144年》(Denationalization of Money: A Research Based on China’s Experience at Weatern Han Dynasty, 175 B.C.-144 B.C.)。文章基于钱币学和考古学发现的实证研究对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修正了其金属铸币时期铸币权须由政府垄断、纸币时代才能实行自由货币的观点。郝煜的会议论文《有朋自远方来:移民、文化距离和长江下游的初等公立教育,1850-1949》(Friends from Afar: Migration, Cultural Proximity and Primary Schooling in the Lower Yangzi, 1850-1949)利用长江下游的姓氏数据库验证了移民与原住民之间的文化距离会阻碍公共品供给这一假说,并且提出公共决策质量的下降可能是文化距离阻碍公共品供应的主要途径。赵宇恒是经济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现就读于北大燕京学堂,他的参会论文《帝国的余晖:从行政距离和内部贸易出发探讨大分流》(The Afterglow of the Empire: A Discussion on Great Divergence from Administrative Distance and Trade inside China)利用地区间的政治隔阂来解释乾隆中期(1841-1880)粮食市场整合程度的下降,指出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的市场一体化已经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内部阻碍。管汉晖、郝煜和赵宇恒就论文涉及的内容与参会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讨。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部

  • 官网

  • 微博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