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召开人文社科年度科研大会

 

201018日至10日,北京大学召开“2010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与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分两部分,首先是8日下午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了表彰仪式,隆重表彰2009年度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我校学者。9-10日是分组讨论,人文社科各院系领导和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就人才队伍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8日下午,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座无虚席。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常务副书记吴志攀,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副书记王丽梅、杨河,副校长岳素兰、张国有,校长助理李强、刘伟等校领导就座于主席台。北京大学各人文社科院系领导和科研秘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1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人文社科科研机构负责人,以及部分青年教师等近三百人出席了大会。社会科学部部长程郁缀主持会议。

 

 

首先由主管文科的副校长张国有宣读2009年度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我校学者名单,包括:59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得者、2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42009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5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获得者。众多获表彰者分批有序地登上主席台,从校领导手中接过了红艳艳的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整个会场热烈的掌声充分表达了北京大学和所有教师对他们的充分的肯定、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随后,三位获表彰者代表做了大会发言。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代表严绍璗教授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特别强化致力于民族复兴和民族崛起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对学术和教育的神圣感、强化学术研究的理性与创新性、强化面向世界共创人类文明的意识。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代表王思斌教授结合社会工作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谈了学术与政治如何结合的问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获得者李虹总结了在课题及研究中要坚守热忱、集中、认真的三原则。

 

 

 

周其凤校长从三位代表的发言中收获了诸多感动和启发。他在讲话中回顾了2009年北京大学获得的多个第一:在教育部第五届普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选中,北京大学各项指标遥遥领先;2009年北京大学申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中标率和立项数均位列全国高校第一;2009年申报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中标率和立项数均位列全国高校第一;2009年申报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的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2009年 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在数算成绩的同时,周校长也敏锐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与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 比,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仍有待拓宽,国际化程度尚待提高;与国内的兄弟院校相比,我们拥有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差距在不断缩小。更重要的是,周校 长在成绩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四个原则与方向:抓住问题,倡导合作;加强队伍,理顺机制;超前布局,鼓励创新;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他希望北京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能够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明传承和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 大会表彰之后,人事部部长刘波、副校长张国有先后就北大人文社科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做了大会报告。刘波部长的报告从一般大学的属性、功能、人力资源分析到 与哈佛、斯坦佛等高校的比较,再到北大校内师资情况的分析和思考,宏观与微观、现状与前景、问题与举措相结合。张国有副校长的报告抓住了学术梯队的建设机 制这个关键,从人才引进、中青年教师培养、学科发展机制等方面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次工作会议的第二部分,是深入探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规律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结合各人文社科院系的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深入分析未来中长期我 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管理体制、用人和学术机制,鼓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并持续产出有价值的高水平成果。为了开好这次会议,一 个多月来社会科学部全体同志,会同人事部、发展规划部等部门,对人文社科20多个院系逐一进行了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相关报告和文件草案。在9-10日的会议上,各院系领导和部分职能部门领导就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和一系列调研报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回顾2009,硕果累累;展望2010,欣欣向荣。值此新春之际,正如大会主持人程郁缀部长在会议结束时的祝福:“衷心祝福老师们在新的一年里:

奋斗事业——虎虎有生气;珍爱人生——天天无烦恼;

潜心科研——累累结硕果;欢度春节——家家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