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两岸三地人文社科论坛在贵阳孔学堂成功落幕

 
9 月16日,2017年第十届两岸三地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在贵阳孔学堂开幕。本届论坛以“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和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来自主办方各院校的近40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参加本届论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国武、哲学系副教授孟庆楠和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凌鹏代表北京大学参会。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志敏、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张妙清、台湾“中央大学”副校长李光华、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邢滔滔、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徐富昌,及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周之江先后致辞。
探讨儒学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交织,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弘扬其跨越时空的精神价值。在这一目标下,与会学者们开启了观点的分享与思想的碰撞。
之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震、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郑宗义、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瑞腾先后以《论儒家仁学“公共性”问题——以程朱理学“以公言仁”为核心》、《知识与德性——论儒家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孔梦与梦孔》为题,做了主旨演讲。
下午,与会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开展分组研讨。北京大学三位老师做了发表。中文系吴国武从重新整理十三经注疏出发,思考了经学传习与中国古典学术的新使命。哲学系孟庆楠以早期儒学的礼学讨论为中心,阐释了三年之丧中的君、父之义。社会学系凌鹏发表了他与周飞舟教授合著的论文《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探讨了社会学中国化路径的可能。
 
 
 
 
两岸三地人文社科论坛自2006年始,由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三校联合举办,后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等四家高校及科研院所也加入进来。该论坛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10届。首届论坛主题集中在文学与文化方面,与会者以人文学科研究者为主。第二届论坛以“学科互动与整合”为主题,强调不同学科间的互相对话。第三届论坛有较多来自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会议主题扩展至“全球化与城市文化”研究。第四届论坛举办于四川5.12大地震后,以“灾难与公共管理”为主题,讨论对于灾难的预防、管理与人文关怀。第五届论坛以“绿色启动——重启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呼吁构建绿色文明生态。第六届论坛题目是“健康、和平、可持续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视野”,与会学者来自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第七届论坛首次在北京举行,以“公平与发展”为主题。第八届论坛以“中华文化与现代世界——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为主题,由当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承办。第九届论坛主题为“华人社会与周边区域:当代华人文化、社会与经济的区域影响”。